新聞中心
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新聞中心 > 欣和動態(tài)

欣和檢測“全國生態(tài)日征文活動”作品推送(一)

發(fā)布時間: 2023-09-05 作者:甘肅欣和檢測 分享到:
二維碼分享

欣和檢測于8月15日開始,面向大眾開展“守護藍天、綠水、黃土地,讓環(huán)境更美好”主題征文活動,現(xiàn)將收到的征文作品進行推送。所有作品推送完畢后,將在“欣和檢測”公眾號開啟投票通道,根據投票結果決出優(yōu)勝者!請大家掃碼關注公眾號,待投票通道開啟后,可以在公眾號上為您喜愛的文章進行投票! 

 

守護青山,不負綠水

包琴琴

俯瞰神州大地,從萬里長江到九曲黃河,從東北平原到熱帶雨林,從疊嶂山巒到遼闊平原,一幅幅天更藍,山更綠,水更清的畫卷徐徐鋪展開在我們的面前。走過大江南北,處處充滿“草臥夕陽牛犢健,菊留秋色蟹鰲肥”的景色,總讓人賞心悅目,心曠神怡。而這樣的一番美景,是經過人民的共同努力得來的。

改革開放四十年來,中國經濟的騰飛讓世界為止驚嘆,但在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,污水橫流、資源高耗、霧霾籠罩等現(xiàn)象隨之而來。近幾年來,一些無良化工廠私自將未經處理的廢水排放,造成水污染,嚴重破壞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我們要守護藍天綠水黃土地,建設美麗的中國,在宜居的環(huán)境中享受生活,切實感受到經濟發(fā)展帶來的生態(tài)效益。塞罕壩,中國的生態(tài)“奇跡嶺”。五十多年前,塞罕壩是一片寸草不生、飛鳥不棲的荒漠,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年輕人毅然來到黃沙漫天、草木難生的塞罕壩。半個多世紀里,前仆后繼的三代塞罕壩人只做了一件事——種樹。他們斗天寒、喝雪水,目睹了自已種植的樹木不到8%的成活率。即便如此,他們用了20年造林96萬畝,一道堅實的生態(tài)屏障拔地而起。第二代、第三代塞罕壩人無畏風霜雪雨、天寒地凍、酷暑難耐,把林子當生命一樣看待。如今,..代塞罕壩人都已至暮年,有些已經離世,但他們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無私奉獻的精神卻跨越時空,薪火相傳。如今的塞罕壩已是郁郁蔥蔥的林海,守衛(wèi)著華北地區(qū)的生態(tài)安全。三代人耕耘、沙地變林海,荒原成綠洲!不僅造就了中國高寒沙地生態(tài)建設的奇跡,也詮釋了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。

作為新時代青年必須認識到: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用綠色守護生命,用生命守護綠色。我相信人若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會負人。

 

 

堅持生態(tài)中心性思想

陳妃妃

“征服自然”時期,人類不顧自然規(guī)律,一味的對自然索取,盲目地改造自然,導致環(huán)境狀況不斷惡化,以至于我們的生存受到了威脅。對此,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來思考,“征服自然”是對的嗎?我們應該怎么阻止環(huán)境惡化?面對日益嚴峻的環(huán)境污染挑戰(zhàn),我們應該做什么?我認為我們.應該做到的是堅持生態(tài)中心性思想!

    環(huán)境危機不斷加重,面對當今的形勢,只從經濟、政治層面去看待問題是遠遠不夠的。我們還需要從哲學、倫理學等層面出發(fā),才能真正看清問題實質和根本所在,才能推動和促進現(xiàn)代文明的生態(tài)轉型。

    生態(tài)中心性思想是從環(huán)境倫理角度提出來的,生態(tài)中心論是一種把道德關懷的范圍擴展到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倫理學說,是環(huán)境倫理學“非人類中心論”的類型之一。與此相異的是人類中心論,人類中心論認為人只對人自身及人的后代負有道德義務,不對人之外的生物負有直接義務。人類中心主義是“現(xiàn)代性”的重要特征之一,也是導致生態(tài)危機不斷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自然屆是一個大的整體,在自然界中有無數多的生命存在,人類只是其中一部分,人類并非自然界的中心。自然界所創(chuàng)造的所有東西,歸自然所有。大自然本身是極具價值的,我們進行改造的基礎是在自然所給予的價值之上的,是自然賦予我們的。羅爾斯頓在《環(huán)境倫理學》中提出:由于地球本身是有價值的,人們才認為它有價值。而不是因為人們認為它有價值之后它才是有價值的。

    自然界為我們提供了數不清的價值,大自然是一個客觀的價值承載者。自然的價值不僅僅是作為后來者的人類的利益而存在著,自然的價值是作為所有在自然中生存著的生物的利益而存在著的。

   我們在享受自然給我們帶來利益的同時,也要對自然履行一定的義務。所有在自然界中生存的生物都應該對自然履行義務,我們要從利益推導出我們的義務。堅持生態(tài)中心性思想,有助于我們轉變思維,更好地履行對自然的義務,更好地進行環(huán)境治理。

 

 

守護藍天、綠水、黃土地、讓環(huán)境更美好

陳斯斯

習總書記曾說過:堅持全民共治、源頭防治,持續(xù)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,加快水污染防治,實施流域環(huán)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,加強農業(yè)面源污染防治,開展農村人居環(huán)境整治行動。

碧空如洗,晴空萬里,是美好風景,是人們的生存環(huán)境.人類只有一個地球,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,人們要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,就必須自覺地保護自然環(huán)境,愛護地球。

然而,近幾年來,地球的環(huán)境卻越來越惡劣:全球性氣候變暖,颶風、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頻繁出視,大片的森林被砍伐,碧綠的青山被挖掘,美麗的草原成荒漠,清澈的河水成油流。樹林少了,青山禿了,草原荒了,清水黑了,使人們生存的環(huán)境變壞,呼吸的空氣變差。習總書記號召大家都做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的實踐者、推動者,持之以恒讓我們的祖國天更藍。
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。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,又是經濟財富藍天白云,青山綠水,鳥語花香……人類一直都在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種種恩澤,沉醉于美好的景色之中。可是近年來,由于人為的破壞,致使曾經的綠水青山大量污染,消減,我們居住的環(huán)境越來越差了,空氣污濁,粉塵遍地,給人們的身體健康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。保護環(huán)境,勢在必行。 注重環(huán)保才能拯救綠水青山。

實施退耕還林是黨中央、國務院為治理水土流失、改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做出的重大決策。黃土高原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(fā)祥地,又因生態(tài)脆弱、土壤侵蝕劇烈而聞名于世,黃土高原的生態(tài)健康直接維系黃河的健康運行黃土高原一直是退耕還林還草的主戰(zhàn)場之一。歷經數代人的不懈努力,黃土高原林草覆蓋率由不到20%提高到63%,梯田面積由1.4萬公頃增加到5.5萬公頃,入黃泥沙從16億噸減少到2.5億噸左右,昔日山光水濁的黃土高原正向“綠水青山”邁進。

讓我們一起保護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做好守護藍天、水、黃土地的保衛(wèi)戰(zhàn)



保護環(huán)境、人人有責

逯天光

人們對環(huán)境的思考和保護永遠不會停止,在我們的生命歷程里,應該天天都是環(huán)境日。

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說過:"我們連同我們的血、肉、頭腦一起都屬于自然界,存在于自然界。"自然界作為一種客觀存在,它為人類提供了各種物質和能量,是人類存在和延續(xù)的基礎。

優(yōu)美和諧的自然環(huán)境,必然為我們帶來身心的愉悅和無限的樂趣。"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”,讓我們感受清幽;"大漠孤煙直,長河落日圓",讓我們觸摸壯麗;"流連戲蝶時時舞,自在嬌鶯恰恰啼",讓我們聆聽喧鬧;"春水碧如天,畫船聽雨眠",讓我們親近悠閑;"棠梨葉落胭脂色,薺麥花開白雪香",讓我們體味斑瀾。碧海藍天,看海鷗飛翔;冰封雪飄,聽松濤轟鳴;鶯飛草長,聞鳥語、嗅花香。清晨,觀賞大海分娩太陽;夜晚,清數廣宇閃爍星辰;雨天,讓雨點親吻面頰;雪天,讓雪花棲掛眉梢;喂螞蟻美餐,澆花草甘露;問候晨曦"你好",道別月色"晚安"。美麗的自然帶來美麗的心境,美麗的心境帶來了美麗的生活。千百年來,人類在不斷地認識自然,利用自然,改造自然中造福著自己。

世界文學大師雨果說:"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,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。"近年來,人類由于對環(huán)境不夠珍惜,隨心所欲,濫伐林木,濫建廠房,生存環(huán)境遭到了嚴重破壞,各種環(huán)境問題接踵而至:森林退化,沙塵暴揚,水土流失,洪水肆虐,火災頻發(fā),噪音刺耳,臭氣熏天,酸雨赤潮,臭氧空洞……空中煙囪林立,濃煙滾滾,河中死魚漂蕩,污水滔滔;地上垃圾遍布,廢渣成堆……人為地破壞環(huán)境,無異于自掘墳墓,早在1996年聯(lián)合國環(huán)境署就曾發(fā)出警告:南極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,地面紫外線輻射增強,皮膚癌發(fā)病率上升;1.2億人口生活在混濁的空氣里;12億人口生活缺水;12%的哺乳動物和11%的鳥類瀕臨滅絕;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億噸;森林以每年45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。驚人的數字,令人毛骨悚然,這其實已向我們發(fā)出了嚴正的警告:如果只顧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,而不立即行動起來,投入保護環(huán)境、拯救家園的戰(zhàn)斗,.終毀滅的將是我們人類。

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保護環(huán)境、關愛地球、守護青山綠水黃土地,應該成為我們亙古不變的信仰、責任和義務。

 

 

保護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人與自然共存

齊曉婷

說起本次征文的主題“藍天綠水黃土地,讓環(huán)境更美好”,我.先想到的是我的家鄉(xiāng)-甘南。我對她的認識,可能要從那年端午,我..次坐在大巴車行駛在山梁間,心驚膽戰(zhàn)、滿手是汗說起。

我長大的地方,鮮少能見到一座又一座郁郁蔥蔥的山,.多會在雨后晴天看見遙遠處有一座布滿皚皚白雪的雪山,依稀會看見紋路,但從為看見綠色。但是,那一次,我的視覺得到了.大的滿足,至少在此之前,我從未見過的如此的景色;但也很害怕,因為大巴行駛在如此蜿蜒的山間,旁邊就是山崖。我老公說別怕,從小我們都是這么走,司機師傅的駕駛技術很好,一定會安穩(wěn)到家。但我控制不了,手心的汗不停的往外冒。

到家吃過飯,我才有機會好好看看這個美麗的小村莊,門前有一條河流,水流湍急但很清澈,在家就可以聽見潺潺的水流聲。過了橋,離家?guī)装倜滋幱质且粭l小溪。不同的是,她像個溫婉的女子,安靜、透亮,河底的石子、苔蘚、水草清晰可見,不仔細看,你會認為她就是一處淺灘。其實她源起于不遠處的山里的一處泉眼,就這么安安靜靜流了下來,和家門前的那條河行程鮮明對比。小溪周邊開滿了各種顏色的花,一棵多年的老樹靜靜的矗立在河邊,枝干遮住了整片小溪,像是一個老者屹立于此,向世人訴說百年的故事。

對甘南第二次的認識來自于一個堂哥,有一次我準備將喝完水的水瓶扔到路邊時,堂哥阻止了我,告訴我甘南全域無垃圾,不能隨便亂扔,我有點尷尬但也自此明白,為什么社會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,這里的環(huán)境依然保持的這么好,原來人與自然是可以如此友好的相處。甘南的美,除了地理因素,自然氣候,我認為少不了人們的保護,他們對環(huán)境的保護是刻在骨子里的,這才造就了大美甘南。

隨著人類社會的發(fā)展,環(huán)境正在遭受不可逆的破壞,人類社會有深陷不可擺脫的生態(tài)危機中,原本我們的生活環(huán)境可以更好,青山綠水、藍天白云、萬紫千紅、鳥語花香,但現(xiàn)實情況是這些本該隨處可見的場景卻不再多見,取之而來的是霧霾、臭水、沙塵。在社會發(fā)展面前,生態(tài)在一步步被忽視。我很慶幸,我依舊可以見到如..次見時那樣的美景,家鄉(xiāng)依然保持著她的純真和自然,生態(tài)文明,事在人為,我相信終有一天,這樣的美景會成為生活常景,我們終將會把自然歸于自然。